当晨光微曦时,她已走在上班的路上;当万家灯火点亮时,她还在办公室里奋笔疾书。她就是赤壁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江玉云。她的教案本封皮磨出毛边,却在扉页写着一行字:“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这团火,她焐了三十多年,从乡野土坯房到城镇教学楼,烧得平实,却照亮了无数生命生长的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扎根乡野,以校为家
1992年师范毕业的她,在乡村小学一待就是十六年。那时候乡下条件艰苦,尤其下雨天,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一间房里五六个盆接水,有时候半夜醒来,发现自己竟睡在了湿漉漉的床上。
乡村学校老师少,一个人带一个班是常事,从早读到放学,课排得满满当当。但她没觉得委屈,琢磨着怎么让学生学得有意思。数学课讲到长度单位,她就带学生去田埂上,用脚步量一量,比在教室里光看课本明白多了;语文课写作文,她让学生去地里看看庄稼,河边看看野草,孩子们写出来的句子,倒比套作文选里的话实在。
秋收时节,她会带学生去拾稻穗。她带学生拾稻穗,不是为了劳动,是想让他们明白:“每粒米都藏着阳光和汗水,就像每个成长都藏着努力和等待。”那些在泥土里学会的“耐心”“踏实”,比课本上的公式更长久。孩子们小手被稻壳划红了,也不喊疼,举着手里的小半袋稻穗跟她显摆,她就笑着说:“这是你们自己挣来的,比啥都金贵。”那十六年,她多数时候住在学校,宿舍里摆着个小煤炉,能简单做点饭,桌子上除了课本,就是学生的作业,倒像个家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爱生如子,暖化童心
在茶庵中学任教时,学生大多住校。有一年端午节赶上周三,学校不放假。为了让孩子们吃到粽子和鸡蛋,她提前去镇里买好糯米和粽叶,连夜包了几十个粽子,第二天一早又煮好鸡蛋。当满满的两盆粽子和鸡蛋端到教室时,学生们见了都挺惊喜,围过来问:“老师,这是给我们的?”“嗯,过节了,尝尝。”她一边给学生分,一边说。孩子们拿着粽子和鸡蛋,吃得挺香,有个女生说:“老师,这粽子比家里的甜。”班长啃着鸡蛋说:“老师,我们以后好好上课,不惹您生气。”
有一年,六年级排练毕业典礼节目时,李宁慧做动作时不小心把裤子裆部扯裂了。小姑娘脸一下子红了,站在那儿不知所措。江老师正好在旁边,赶紧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她围在腰上,拉着她回了办公室。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条新裤子,是前几天买的,还没穿,递给李宁慧:“先换上这个,别着凉。”李宁慧换好裤子,低着头说:“老师,我洗干净了还您。”江老师说:“不用还,你穿着合适就留着吧。”自那以后,李宁慧上她的课听得格外认真,有不懂的总追着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带病执教,无私托举
2016年元旦前后,江老师得了急性阑尾炎,做了手术。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两周,家里人也劝她多歇歇,但她惦记着快期末考试了,学生的复习正到关键时候。住院三天,在家歇了不到四天,她就回学校了。
同事们见她脸色不好,让她再歇歇,说课可以帮忙代。她摇摇头:“还是我自己上吧,孩子们哪块儿学得不扎实,我心里有数。”那阵子,她上课就坐着讲,讲一会儿会停下来歇口气,手偶尔会按一下肚子。学生们看她这样,上课也格外安静,提问时声音都轻轻的。
同小区有个叫胡沐涵的学生,快小学毕业了,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公式记不住,应用题也常做错。江老师看在眼里,跟家长聊了聊,知道家长也着急,就说:“让孩子每天放学来我家,我给辅导一个小时吧,不用花钱。”
从那以后,每天学校托管结束,她就带着胡沐涵回家。辅导时,她从基础的进率、公式讲起,一道题一道题地过。有时候一道题讲好几遍,等孩子弄明白了,一看表,都过了饭点,家里的饭菜早凉了,热一热再吃。
大概过了半年,胡沐涵的数学成绩慢慢上来了,从原来的五六十分,到后来能考七十几、八十几,偶尔还能到九十。孩子家长挺过意不去,买了些龙虾、鳝鱼送来,江老师没收,说:“孩子成绩上去了,比啥都强,你们别这么客气。”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倾听心事,守护成长
江老师对学生向来细心,哪个孩子情绪不对,她总能看出来。学生刘正阳,平时话不多,总一个人待着,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但总显得有点单薄。
疫情期间,有天上午,刘正阳给她打电话,声音带着哭腔:“老师,你有空吗?我想跟你说说话。”她连忙说:“有空,你说吧。”孩子问:“老师,是不是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我妈妈生下我就走了,她是不是不爱我?”
江老师听了,心里不好受,慢慢跟他说:“大人有时候有自己的难处,不一定是不爱你。你看你平时多懂事,作业写得整整齐齐,老师就很喜欢你。”孩子听了,沉默了一会儿说:“老师,听您这么说,我心情好多了。”
此后,她多了一份牵挂。她经常跟孩子在微信上聊天,并每隔半个月都要带上一些学习用品和零食去看他。渐渐地孩子的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看似寻常的举动,恰似春雨般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田。而这样如“冰心玉壶”一般的温暖,只是她三十多年教学生涯的缩影。
杏坛耕耘三十载,芬芳自引四方来。她用三十多年的坚守与付出,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她多次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撰写的论文也多次在省、市获奖。她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学生、家长和同事一致赞誉。她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相信她将继续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