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田畈社区:失地农民的新生活
发表时间:2015-05-31 来源:赤壁文明网

赤壁蒲圻办事处大田畈社区成立于2010年,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处于赤壁市东南城乡结合处,山林面积800余亩,耕地面积1800余亩,全社区1103户, 4536人。

社区主要以种植田藕为特色产业,以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为依托发展经济,现有水面养殖100余亩。

随着赤壁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开发区引进蒲圻电厂、经济适用房等项目;赛因化工、鄂南起重、双狮粮食机械厂等企业落户辖区,给社区经济带来了又快又好的发展。 

20日早上,赤壁市大田畈社区居民费红军扶着父亲出门,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会所,与社区工作人员李新国打个招呼,一阵寒暄,“老李,老爹拜托你了。”“放心,你快点去上班。”

话毕,费红军立即赶往附近的工厂。现年43岁的费红军,原是个地地道道的村民,家住大田畈村8组,后来赤壁市建设经济开发区陆水园区,费红军的田地被征收,成了失地农民,在当时,有4个组的村民都和他情况一样。

2010年,大田畈村申报成立大田畈社区,那时,社区里有着许多人都和费红军一样,种了半辈子田,不会干别的,拿着征地补偿款吃老本。面对这一情况,社区书记刘和全召集工作人员、村民代表,一起想出路。有人提出:利用开发区在社区内的优势,鼓励村民们进企业上班。

大家一致同意,就这么干!费红军自己算了一笔账:“在企业当普工,一个月至少挣4000块,一年5万块;而在家种地,综合收入也就3万多。”

说干就干,大批农民转身成了“上班族”。这一切,刘和全看在眼里,心里又在琢磨另一件事:“村民变市民,还有许多的配套工作要做。”

以后的日子,社区首先从环境抓起,每年固定支出1万8千元,用于社区环境清洁、垃圾转运费用。社区“两委”积极向赤壁市委市政府争取项目支持,在辖区内进行道路硬化、增设路灯、维修下水道、泄洪港护砌……

硬件上过了关,软件也不放松。社区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分批推荐居民到企业上班;为60岁以上的居民办理了城镇居民医保、养老保险,为困难群众办理了低保。

一系列的新举措,使村民们的生活日渐城镇化,费红军说:“现在,我们工作生活都和城里人一样,上班领薪,出门坐车。”

针对社区居民需要准点上下班,家里的老人没人照顾的“新问题”,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会所,供社区老人在这里休息、娱乐。当日,费红军的父亲躺在休息室的床铺上,看电视。工作人员李新国在阳台上收被子,他说:“被子要经常晒,除湿气,老人盖起来才舒服。”

据介绍,居家养老会所还可提供用餐,老人可长时间在这里休息,等待家人下班来接。当天下午6点,费红军如往常一样,来到会所接父亲回家。

瞧着父子俩回家的背影,刘和全心里很踏实,同时他又有了新的打算:村民变市民,还有文章可做,下一步,社区要想法子发展自身集体经济,建设社区卫生室,让居民生活得更有幸福感。(记者 刘子川)

  

记者手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村改社区。如何让村民变市民,既要地方政府的指导,也要社区干部从具体方向找到突破口。

大田畈社区干部,面对社区里的种种难题,善于整合身边的资源,推行配套的服务,既从面上改善社区的硬件设施,也干家长里短、嘘寒问暖的小事,让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传递的是党的温暖,树立起了社区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