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门社区老人晕倒,执法中心干部及时救助送医,老人转危为安……
小区飞线充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执法中心干部逐门逐户上门摸排,清理安全隐患……
青泉社区没有农贸市场,执法中心统筹规划临时菜场,为流动摊贩“找地安家”……
从一个个细微的新闻故事中,我们读出了陆水湖街道这个小镇最新最温馨的表情。人性化,正在有力地叩响着这个小镇的每一根心弦。
宜业必先宜人,宜人必先宜居。近年来,陆水湖街道转变城市发展的理念,从硬件到软件,逐步朝着人性化、“烟火气”的方向发展,力争让普通百姓拥有富起来、美起来、乐起来的生活氛围,还城于民。
城市建设 向生活细部发力
初冬的午后,走在泉门社区四号路上,路面不见一处垃圾,不见一片落叶,路上不时有车辆和行人匆匆经过,路边的休闲石凳上,老人半眯着眼,不时跟路过的邻居唠几句家常,怡然自得地享受着冬日的暖阳……整个街道干净整洁从容而雅。
今年以来,街道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全面摸排街道所有小区以及背街小巷存在的问题,聚焦群众关注的“关键小事”逐一开展整改,泉门社区四号路提档升级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将便民服务中心旁边的污水塘回填,改建便民停车场,既解决了多年来污水塘臭气熏天的窘境,又解决了居民到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停车难的困境;将沿线约1280平方米占绿种菜的菜园全部清理硬化,改建居民休闲小广场;新建8处集中晾晒区,有效解决群众不文明晾晒问题……如今的四号路摇身一变成为“四好路”,环境卫生好、配套设施好、治安环境好、休闲娱乐好,沿线太阳能路灯、公交站台、高清摄像头、休闲小广场、便民停车场等一应俱全。
更便捷地满足人们生活、情感、社交需求,是社区建设的第一选择。街道通过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因地制宜开展“微规划”“微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推动重点项目18个,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涉及文体中心、农贸市场、公共停车场、防火通道等多个建设类别。
公共服务 向民生保障延伸
“以前每次从蒲纺医院出来,路两边飞速冲过车辆,总是让人有种心慌的感觉,现在好多了,临近医院门口的道路两边都装了减速带,规划了人行通道,增加了指示牌……”20日,前来医院看病的李先生对新增的指示标志连连称赞。为进一步保障群众出行安全,街道在桂花树路泉门社区路段以及荆泉大道泉门社区路段增设交通标识牌、更新斑马线,同时将荆泉大道泉门社区路段人行护栏修复,切实把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落实落细。
8月31日,青泉社区农贸市场正式开工建设,这是青泉片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农贸市场,这是大势所趋,更是民生所向。因整个青泉片区没有农贸市场,菜农只能在小区的背街小巷、人行步道等地方“见缝插针”摆摊。为了既能满足居民买卖需求,又不影响市容市貌,街道执法中心统筹协调,积极争取多方支持,最后决定在人员集中的几个点位,规划临时摊位,设立临时菜场,为流动摊贩“找地安家”。
街道综治中心的建设,将便民服务中心、网格管理服务中心、司法所、妇联等进行阵地整合,致力于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一站式解忧”,办理业务更方便、更快捷。
守护文明 与城市共同成长
“奶奶,最近天气变冷了,就不要出去捡废品了,在家烤火一定要记得及时关火,有什么需要随时可以去前面支部那里去找我们帮忙……”19日,恰逢近期冰冻雨雪极端天气,街道干部第一时间与社区网格员一起走访小区独居老人,及时掌握特殊人群状况。独居老人是特殊人群的典型代表,街道始终保持友爱的良善之心和温热的人文关怀做好特殊人群的民生保障工作,特殊人群的定期入户走访、到居民家中为行动不便的慢特病人申请慢特病待遇认定等等,无不体现这个小镇别样的温情。
今年11月份以来,街道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创新开展“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实践活动,通过孩子之手带动家庭之心,推动广大家庭共同普及文明知识,提高文明素质,引导人人参与创建、人人争当文明使者的浓厚氛围,增强市民的城市主人翁意识,引领社会文明新实践、新风尚。统筹社区和学校的资源,共聘请“小小楼栋长”600余人,开展卫生清理、文明监督、入户宣传志愿活动20余次。
敦风化俗,成风化人,街道始终坚持居民精神与城市文明共生共荣的观念,高度重视全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和谐文明家园。